“啤酒文化在市北根深蒂固,为啥不把市北的社区标识设计成啤酒盖的样子”……7月20日,市民政局联合本报征集区市标识的活动迎来“小高潮”,一封以“夸夸小家园”的“邀请函”引来热心市民的一致热捧。发起讨论一天下来,本报共收到来自十二区市热心市民提供的创意建议32条。其中市北、李沧、胶南的市民热情,精彩创意源源不断。
■市北 特色街成居民骄傲
“要说市北的特点嘛,我觉得大的特点就是有这么多特色街,尤其是我们这条体育街。”7月20日,市民政局联合本报发出的“夸夸小家园”的“邀请函”立即引来热心市民的一致热捧。家住镇江路的刘乃里大爷一大早就打来热线电话告诉记者,他从小就住在市北区,在退休后搬到了镇江路,感觉近几年不断修建的特色街真正让市北有了自己的特色,“一提起特色街身为市北人就感到自豪。”
刘乃里大爷告诉记者,就像他家附近的体育街,不但成为居民健身的好去处,而且也成了家里的“门面”,“来个亲戚朋友啥的就带他们去体育街玩玩,多有面子啊。”
啤酒文化已根深蒂固
得知十二区市要征集标识之后,家住登州路的刘先生立马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啤酒才能代表市北区,“我今天刚看到报纸,说是要征集市北区的标识,我觉得啤酒文化是能代表市北的,不光是市北文化,也能代表市北居民的娱乐。”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家附近就是啤酒街,现在也正是开街的时候,走在啤酒街上到处都是啤酒的东西,而且青啤老厂就坐落在这条街上,“晚上从这里走一下,到处都是喝啤酒吃蛤蜊的人,不光这样,青啤也逐渐发展成为了青岛市的文化,作为一名市北人,这是值得骄傲的。”
临沂来青打工一年多的小张目前在大连路某建筑工地工作,他告诉记者,啤酒文化应该也是市北代表,他建议设计标识的时候把市北区的社区标识设计成“啤酒瓶盖”的模样。
商务区成市北“新地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谈起市北,不少在市北居住的人都会提起中央商务区,虽然中央商务区仍在建设当中,但已经成为了不少市北区居民心中的“新地标”。
在市北区某电子科技公司做市场经理的李先生几个月前刚刚在敦化路上买了一套商品房,虽然房价每平方米1万以上,但考虑到位于中央商务区内,李先生还是咬咬牙买了下来,“以前市北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城区,中央商务区的建设算是让市北更现代化了,不出几年这些在建项目起来之后,这里就会高楼林立,又会成为另一个‘香港中路’了。我只是没想好这个新地标应该用什么方式在标识上体现,但我觉得聪明的设计者如果想到了应该会好好运用吧。”
■李沧 世园会元素该融进去
“建议在李沧区社区标识的设计上融入世园会的元素。”上午11时,家住翠湖小区的杨女士打通本报热线,电话中她兴奋地表示,虽然在很多人眼里李沧并不是很优秀,但近些年它的变化还是很大的,杨女士认为2014年李沧区将承办的世园会就是所有李沧居民自豪的一件事,而且今后也足以引以为傲。
此外,在当天的热线和邮件中,还有不少李沧区居民提到了李沧区的永康路社区有个“爱心助残”托养,办得很有人情味,可以在标识设计上融入点助残的温馨小符号。
■胶南 剪纸、年画元素应采纳
“我是老胶南人了,我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这是我的心里话。我从小就觉得我们胶南和别的区市不一样,它很美,依山傍海 ,而且还有自己的文化遗产 ,这是我们的骄傲。”45岁的张奎男家住灵山卫,电话中他不吝言辞地将胶南的好“狠狠”地向记者夸耀了一番,在他眼里,胶南就是美和文化的代名词。
“我们胶南和别的区市大的不同就是有很多的民间特色。”张先生告诉记者,胶南市曾是古代的琅琊,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这里,已经发现的30多处古文化遗址和大量的文物古迹就是好的佐证。此外,胶南还有丰富的特色民俗文化,如剪纸、油画 、年画等。
“贴年画、剪剪纸一直都是我们逢年过节必做的项目。也算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了。村里很多老人都会做这些,所以强烈建议有才华的人在给我们胶南设计标识的时候能考虑到这些元素。或者是考虑到胶南的山美、水美!”张先生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