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黄色马甲,头戴红色帽子,有人手举“家庭指路队”的标牌,有人手捧地图,嘴巴不停地向身边的游客解答着不同的问题……这样的一幕,每逢周五上午,都会出现在豫园的各主要路口。画面中的主人公们,全是由黄浦区豫园社区40个家庭的老中青三代妇女志愿者组成的“老城厢家庭指路队”成员,共有40人。她们每次出动20多人,分成10组左右,在豫园各主要路口,站立着为中外游客提供指路等方面的服务,从今年2月至今,“家庭指路队”坚持周周上岗,风雨无阻。
“上岗”前先做足“功课”
55岁的陈虹云退休后在豫园社区居委会工作,她一当上指路队员,首先做足“功课”。豫园内有闻名遐迩的江南园林,有出售价廉物美生活用品的专业商店商铺,有特色小吃店等,可游览的地方很多,陈虹云都一一实地踏访,并记录在案。
“游客要去的地方很多,问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有为老人买拐杖的,为朋友买假发的,有刻图章的,有买治咳嗽的梨膏糖的。我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陈虹云说,有一次,一位中年妇女焦急地询问哪里有买洗脚盆的木盆,并说为了给老母亲买洗脚盆,她跑了上海的很多地方,结果一无所获。“我告诉她广西北路上有买,并指明了行进路线。她连声道谢。”
游客为她取名“胡萝卜”
“有时候我手上举着‘家庭指路队’的牌子,为游客‘释疑解惑’时,会有游客特别是外宾问‘你指路收费吗?’当我微笑着告诉他们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时,他们就会称赞上海人真好。”戴晓艳是豫园社区老城厢家庭指路队里的“一股新鲜血液”,加入这支队伍才4个月,年龄也只有23岁,但她很喜欢这份志愿者工作。
去年大学毕业的戴晓艳在豫园社区居委会从事党务工作。今年7月,一个在家人陪同下来豫园游玩的小朋友,看到正在指路的小戴满脸汗水,便对她说:“我觉得你跟世博园里的小白菜一样,我给你取个名字,就叫你胡萝卜吧!”小戴说,虽然有时会觉得很辛苦,但她会用小白菜的精神为豫园的游客服务。
年过半百学起了英语
50多岁的吴雪梅是上海钟表原件二厂的一位退休干部。虽然对豫园很熟悉,但为了做一名合格的指路人,吴雪梅对用于指路的地图作了详细研究,做到眼中心中都有数。“为了回答外国客人的问题,我年过半百还学起了英语,有时候实在听不懂游客说什么时,我就会跑去问我的搭档,或者指着地图用肢体语言表达。”
吴雪梅说,在豫园做指路员,看到携家带口出来旅游的很多,他们在游园时其乐融融的景象总是让她心生暖意。“世博会吸引了这么多中外游客,指好路也能帮助他们在豫园吃好、玩好。”
关键字:标牌制作,招牌制作,科室牌制作